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 园博园写真:承德园—和合理念展“半部清史”

园博园写真:承德园—和合理念展“半部清史”

发布时间:2012-04-18 点击次数:1762

   说起承德,人们就会想起山水交融的古典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金碧辉煌的外八庙。距省园博会开幕还有11天,今天介绍的是园博园燕赵园区的承德园。在承德园里,游客能看到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建筑、山水等诸多元素。园中的“历史印记石刻群”记载的木兰秋狝、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历史事件则展现了承德“半部清史”的历史文化底蕴。

    承德园又名“和合园”。进入园博园正门,西行200米左右是环园主路,环园主路东侧第一个园子就是和合园。游园占地6300平米,由垂花门、园名置石、“枫韵荷香”亭、“历史印记”石刻群、揽秀亭、湖区6处主要景点组成。

园区设计体现和合理念石刻群叙述“和合”历史事件

    和合园的设计人员刘智莉向记者介绍,“和合”理念在承德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在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避暑山庄是因“和”而修,外八庙是因“和”而建,承德是因“和”而兴,和合园虽小但却展示了承德的天地之和、天人之和、民族之和、宗教之和、人文之和。“和合”的理念在承德园的“历史印记”石刻群里有所体现。记者看到,在园区的北侧树立着六块大小不等的刻字景石,最西的一块上面刻着历史印记,其余的五块以文字形式分别叙述了清康乾时期在承德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五大历史事件,工人师傅正在小心翼翼给石刻上的字上颜色。

    这五大事件分别是“木兰秋狝(秋猎为狝——— 注)、达什达瓦部迁居热河、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六世班禅东行热河、英国特使马戈尔尼来热河”,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及深远影响。

整合避暑山庄、外八庙园林要素垂花门、枫韵荷香亭、湖别具特色

    和合园的起名同时也源于“避暑山庄、和合承德”的现代城市形象宣传用语。承德是个具有自然山水特色的城市,避暑山庄也以山水交融的古典皇家园林而著称于世。所以全园的设计元素着重提取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古建、山石、水体和历史事件等多个元素并加以整合,最后形成由垂花门、入口刻字园名置石、“枫韵荷香”亭、“历史印记”石刻群、揽秀亭、湖区6处景点组成的园区。

    和合园门口向西开,园区门口是一座建在三层青石台阶上的“三楹、悬山顶、清水脊、苏式彩绘垂花门”。垂花门位于园子的主轴线上,垂花门两侧为青砖对缝砖墙,古香古色别有韵味。

    和合园的门口为什么要建一座垂花门?这还是很有讲究的。据介绍,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旧时人们常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垂花门。因为和合园是整个园博园的园中园,故用此门作为和合园的园门。

    进入垂花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湖水,湖区面积有800平方米,与园博园的整体水系连通。湖岸线为曲线形砌石驳岸,自然流畅。湖面建有仿避暑山庄“芝径云堤”木质拱桥一座,小巧别致。水中植物以荷、莲为主,清秀素雅。东北侧砌山跌水,展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自然之美。

    在湖水的北侧是一座淡彩的古香古色的小亭子。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和合园的主建筑枫韵荷香亭,是仿避暑山庄“如意亭”而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十二柱歇山顶滚龙脊“十”字形凉亭,这也是承德的特色建筑形式。这座亭子比避暑山庄里的“如意亭”放大了1.1倍,并绘了淡彩,而实际的“如意亭”本是灰色的。湖里栽了荷花等水生植物,初夏时节,纳凉于景亭之内,体味“枫树婆娑、淡淡荷香”之情趣,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园区北侧还建有一座简洁明快的四柱方亭,名为“揽秀亭”,游人立于亭中,全园景色可尽收眼底。

整个园区自然、生态、朴素淡雅

    走在和合园内,地面上铺的是大块石材,设计人员介绍,这是承德特有的“承德绿”花岗岩。

    园中建筑均为木质仿古建形式,展现了承德朴素淡雅的古典园林之美。在绿化方面,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油松在园区内得以展示,云杉、国槐、白蜡等承德特有的乡土树种,在园区内也可看到。

    据介绍,园中的植物、景石、路面石材等建材取自承德本地,也是为展现承德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之美。

    和合园通过堆山理水,展现了承德钟灵毓秀的自然山水之美,同时整个园区又传承山庄和外庙文化,展现了承德“半部清史”的历史文化底蕴。

    “木兰围场”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狩猎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和旅游为主,史称“木兰秋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