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 各地绿建行动进入“攻坚战” 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将一路伴行

各地绿建行动进入“攻坚战” 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将一路伴行

发布时间:2015-11-23 点击次数:1101

近日,《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和《重庆市建筑能效(绿色建筑)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推行绿色建筑由过去的点状试点转变为全面强制执行;安徽召开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推进会,对2015年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进行授牌;青海下达2015年绿色建筑和项目计划任务,安排建设绿色建筑70.7万平方米……迹象表明,各地的绿色建筑都开始进入攻坚阶段。撬动上千亿元的绿色建筑市场,“各地出台绿色建筑扶持政策对我们行业极为、极为有利。”国内首个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基地、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单银木连续用了两个“极为”表达了自己对该项政策的认同和欢迎。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将从2012年的2%提升至50%。据此估算,新增1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可直接拉动50亿元以上增量投资,未来有望撬动上千亿元的绿色建筑市场。“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真正的及时雨。” 单银木认为,技术升级让企业“减负快跑”,绿色建筑带来的长远效益正成为各地发力的重要方向。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告别“黄金十年”之后,建筑行业本身利润下滑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窘境。随着未来盈利预期有可能继续走低,也有人认为,大力兴建绿色建筑除了对环境带来好处外,只会造成建设成本大幅上升,成为一个只会“烧钱”的产业,其本身对经济发展意义不大。
      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梁俊强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说,“据我们初步测算,节能服务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2100多亿元增至2014年的2600多亿元,增长了22.95%。”他认为,绿建企业在盘活做大资源的同时,技术突破将极大程度上减少企业成本。比如,杭萧钢构其研发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较PC(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具有明显优势,引发了业内的高度关注。有了技术“内功”,就能打出强劲的外力组合拳。绿建企业“减负快跑”持续攻坚,对经济和就业也有不小的拉动作用。梁俊强表示,若2020年50%的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这个要求,可以为全社会带来5000亿元的额外产值,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